首页
延续服务
网络医院
网络科室
慢病管理
健康智库
你的位置 :
首页
>> 网络科室
科室列表
肿瘤科
肿瘤放疗科1
肿瘤内科1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临床护理.
消毒供应室科室
消毒供应室
医学影像科.
医学影像科..
手术室
手术室
全科医学科1
全科医学科.
科室
龙华分院泌尿外科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宁养院
妇产科
产科.
不孕专科
妇科.
宫颈病专科
计划生育科1
儿科、新生儿科
新生儿科.
儿内科
麻醉科室
麻醉科.
重症医学监护室ICU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急诊科.
急诊医学科.
病理科.
病理科..
五官科
眼科1
耳鼻喉科
口腔医学中心
口腔颌面外科
内科
呼吸内科
神经内科1
心血管内科2
内分泌科.
风湿科
感染内科(肝病、肠道门诊)
血液内科1
肾病学.
全科医学科2
外科
整形外科
肝胆外科
神经外科1
骨关节外科
泌尿外科
脊柱外科.
肛肠外科1
手显微血管外科1
介入微创诊疗中心
甲乳外科
疼痛科1
胃肠外科1
胸外科.
心外科
心脏大血管外科1
中医科
中医科1
科室简介
医学影像科..
深圳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科室简介(由放射科、超声科、介入科组成)放射科概况我院放射科前身为宝安县人民医院X...
深圳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科室简介
(由放射科、超声科、介入科组成)
放射科
概况
我院放射科前身为宝安县人民医院X光室,建科前有医技人员6个,X光机4台,业务用房面积约60平方米,于1984年正式建立放射科,现科室包括CT、MRI室和普通放射,已建成PACS系统,成为数字化放射科,其影像图像和图文诊断报告与医院HIS系统无缝连接,可以全院共享。2000年放射科(CT、MR室)被评为深圳市青年科技示范点,2002年放射科成为深圳市重点医学专科。2004年初成立介入病房全科。分留医部放射科、一门诊放射科、二门诊放射科、CT中心(CT&MRI)、介入诊疗五个部门,业务用房面积约3000平方米。
二、人员结构
科室现有医技护人员共88人,其中医生组43人,技师40人,护士5人;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医师11人,住院医师13人;副主任技师3人,主管技师17人,技师20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18人。
三
、
专科特色
放射科现已全面实现数字化建设,全科的影像资料可以充分共享。普通放射科开展了全身各部位的X线摄影和各种造影检查(如消化道造影,胆系、泌尿系、生殖系统造影及关节、肢体、瘘管瘘道造影等),高频乳腺机现已开展乳腺钼靶摄片、乳腺立体定位穿刺活检+外科切检、乳腺导管造影等项目,成为普通X线检查技术特色之一。科室共有三台CT,三台超导MR机。1986年医院与天津医学院附院合作成立了CT中心,在合作的近八年中约检查病例三万八千余人。1993年8月10日医院经过讨论以225万美元购买德国西门子公司的“MRI、CT、ECT”仪器。1993年底,医院成立放射科,CT、MR影像诊断技术和水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经常性开展一些新技术、新业务和科学前沿性研究,特别为深圳地区普及和提高MRI诊断水平起到了领头的作用,同时多项研究在省市、乃至全国处于先进水平,2002年放射科被评为深圳市重点医学专科,2013年成为广东省重点医学专科。
四
、
科研教学
放射科成立早期,主要从事临床医疗工作。随着科室从国内各大学附属医院对博士、硕士研究生等人才的引进,科室在科研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1997年至今,全科共发表统计源期刊以上论文百余篇,其中SCI论文十余篇,中华牌论文二十余篇。1998年至今全科获30余项科研立项项目,1999年-2010年徐坚民等人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项,2005年龚静山等人获得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是深圳市各医院在放射学领域中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最多的科室。
科室1998年起招收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至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6名,博士2名。 2016年7月我院通过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复审,我科至今共培养放射科规培学员16人,其中已结业7人,在培9人。科室自1997年开始接收少进修医师,2006年接收省外进修医生,并逐年增多,近3年接收进修医生10名,完成7名。科室独立举办过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各类继续教育项目数项,提高了学术水平的知晓度。
超声科
一、概况
深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已发展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超声科之一。1999年获批成立广东省产前诊断中心;2011年被评为深圳市超声专业唯一一家超声医学重点学科;2013年获得广东省医学影像重点学科,2015年获得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6年获深圳市“三名工程”成功引进山东大学张运院士团队。全科拥有超声诊断仪70余台,其中43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国内率先将超声仪与工作站连成科室局域网,每台超声仪配备一台工作站构成局域网,大大改善了科室管理,提高了诊断报告的质量。全科业务面积约3000平方米。
二
、
人员结构
全科有医护人员85人,75名医生(在编41人),博士6名,硕士30名,主任医师11名,硕士导师4人,博士后导师3人,副主任医师17名,护士6名,电脑操作员4名,在读研究生8名;规培生16名。科室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学科骨干队伍,科室医师整体素质较高,使超声诊断水平保持在本市前列。副高以上医生分为心脏、腹部、妇产、小器官及介入等五大专业,每个专业设学科骨干1~2名,负责本专业疑难病例会诊、报告审核双签字、带教下级医生、开展新技术等。
三、
专业特色
科室每年平均完成70余万患者的超声检查工作,已开展全身各系统超声检查项目,科室在国内率先开展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及三维超声等新技术,在肿瘤超声造影、胎儿心脏等疑难疾病的超声诊断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四、
科研教学
超声科现有国家级、省市级科研立项20余项,近五年在国家级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近三年SCI文章10余篇,10余人参加编撰出版专著13部。每年均举办省市级及国家级学习班3期,每期有来自全国24个省(包括台湾、澳门)的学员200余名参加学习班,每年有约100余名进修医生来科室学习进修。科室已发展成为华南地区最有影响的疑难病例会诊、研究生培养、科研教学基地之一。
介入科
一、概况
我院介入放射学是近三十年新兴的专业学科,是利用现代高科技影像设备诸如: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机(DSA)、CT、磁共振(MRI)、B超仪等造影引导下,通过导管及穿刺等手段,导入人体各部位血管及脏器,再因病情不同连接不同的诊疗设备,从而达到准确、有效、微创的诊疗目的的一门学科。科室是深圳市最早建立的该学科单位,最近10多年在院及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猛,由介入病房、介入手术室、实验室三个部门组成,其中病区面积为2000㎡,设有45张病床,介入手术室面积约1000㎡,实验室面积300㎡。配置有进口大型血管造影机2台,20排全身螺旋CT 1台。2016年介入科出院病人约1808人,介入手术约3817余台。
二、人员结构
科室医生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学历占60%。护士本科以上学历占85%。为了适应学科发展需求,科室为青年骨干医生提供平台,鼓励国内外进修学习,已有多名医生前往美国、德国、韩国等地交流学习。除在医疗质量上精益求精,不断进取之外,以求真务实、诚爱诚信为宗旨,不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加强人文关怀。
三、专业特色
科室开展各种恶性肿瘤的微创治疗,如:肝癌、肺癌、头颈部肿瘤、各部位的淋巴结转移瘤、宫颈癌、子宫肌瘤、骨转移瘤等;对肿瘤病人采取个体化、多种模式的肿瘤综合介入治疗,治疗肿瘤手段主要有氩氦刀冷冻治疗、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及肿瘤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上述技术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手术如放疗、化疗模式,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家属的负担,提高了疗效。同时,在外周血管动脉硬化性狭窄及闭塞、出血性疾病及动脉静脉急慢性血栓等方面介入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与心外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多科协作,共同完成多例胸、腹主大血管、糖尿病足、神经血管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
介入放射科2012年被评为深圳市级医学重点学科,2013年被评为广东省医学重点学科,同时经亚洲冷冻治疗学会主席一行考察及多方面指标评估,于2012年一月批准为中国冷冻治疗南方培训基地,对国内三甲医院进行该项目为期一周的业务水平培训,参加培训班的有武汉协和医院、湘雅二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徽省凤凰肿瘤医院等医生及介入护理人员。该项目获得亚洲冷冻治疗学会的认可,2013年10月授予亚洲冷冻治疗培训基地,同时举办了有来自台湾大学附属医院、高雄医学院、台湾教会医院、香港聖保禄医院等10余名专家、教授参加的高级医务人员第二期培训班。2014年通过三名工程,与中国医大一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徐克教授领衔全面与我科合作,徐克教授为现任中华放射学会主任委员,辽宁省首批院士培养工程入选者。2014年九月由深圳市科创委授予《深圳市介入医学研究开发中心》在我中心挂牌。目前我科共获得1500余万元的科研资助。
介入放射科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团队,2013年介入放射绿叶护理团队荣获了深圳市妇联授予的“巾帼文明岗”称号。2014年,创建“医患和谐示范岗”;2014年,在市医学重点学科的基础上,深圳市医管中心将该学科作为“拟优先发展领先学科候选科室”。
四、科研教学
近年来科室获得省部级课题三项,市重点课题及市科创委课题7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共20余项,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约20余项,历年累计获得院内年度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达18项。
完整介绍 >>
收起 >>
深圳市人民医院官网
深圳市人民医院简介
保健体检中心简介
网络医院
网络医院简介
网络医院动态
慢病管理
慢病管理标准
健康智库
健康自测
健康资讯
健康视频
疾病查询
深圳市人民医院保健体检中心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113187号-1
网络医院电话:0755-82297791 (上午:8:30-11:30 下午:14: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