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延续服务
网络医院
网络科室
慢病管理
健康智库
你的位置 :
首页
>> 网络科室
科室列表
肿瘤科
肿瘤放疗科1
肿瘤内科1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临床护理.
消毒供应室科室
消毒供应室
医学影像科.
医学影像科..
手术室
手术室
全科医学科1
全科医学科.
科室
龙华分院泌尿外科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宁养院
妇产科
产科.
不孕专科
妇科.
宫颈病专科
计划生育科1
儿科、新生儿科
新生儿科.
儿内科
麻醉科室
麻醉科.
重症医学监护室ICU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急诊科.
急诊医学科.
病理科.
病理科..
五官科
眼科1
耳鼻喉科
口腔医学中心
口腔颌面外科
内科
呼吸内科
神经内科1
心血管内科2
内分泌科.
风湿科
感染内科(肝病、肠道门诊)
血液内科1
肾病学.
全科医学科2
外科
整形外科
肝胆外科
神经外科1
骨关节外科
泌尿外科
脊柱外科.
肛肠外科1
手显微血管外科1
介入微创诊疗中心
甲乳外科
疼痛科1
胃肠外科1
胸外科.
心外科
心脏大血管外科1
中医科
中医科1
科室简介
急诊医学科.
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科室简介一、概况1、概述急诊科是一个基础底蕴深厚、专业设备完整、临床规模宏大、人才...
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科室简介
一
、概况
1、概述
急诊科是一个基础底蕴深厚、专业设备完整、临床规模宏大、人才队伍完整、技术特色和优势明显,集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临床学科和富有内涵的救治平台,每年的诊疗人次及各项质量指标国内名列前茅,是我市乃至省内唯一一所能够开展头胸腹救急救命手术——损伤控制性手术(DCO)和损伤控制性复苏(DCR)的单位,同时具备EICU和住院病房,急诊内、外科和重症并重、同步发展的大型“一站式”立体救治中心;是深圳市“十大重点优势学科(急诊医学)(群)”召集单位、广东省重点临床专科(急诊医学),是广东省推选出竞逐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急诊医学)的四家单位之一;是国家级急诊外科示范基地推选单位,并积极推进了MDT建设赢得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胸痛中心。目前在岗员工180人,其中医生59人,是全员最大的临床一线科室。近几年在单爱军主任带领下,已经成为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重点专科。
2、急诊发展战略
学科紧紧围绕急危重症救治的能力提升,紧扣“时间窗”内一体化救治,如:胸痛、卒中、重创、中毒等危重症,特别是“两梗、两创、两衰”急诊六大病种的救治,包含了急诊手术、急诊介入(DSA、内镜)治疗及EICU综合救治;以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2009〕《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1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WS/T 390-2012 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标准(急诊科),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麻醉等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的通知》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要求。紧紧围绕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急诊亚专科建设,形成急诊特色的诊疗技术规范,进一步拓展空间,建立急诊烧伤病区、发展空中救护,与现代化国际化急救中心接轨;实现高技术和信息化网络管理、理念创新、流程优化和 “时间窗”全流程一体化救治能力;建立常态化的巡讲、人员交流和对口扶持机制(新疆喀什、广西河池、广东河源)。
3、政策扶持
医院对急诊科发展全力支持,人事编制宽松、技术人才不断引入,急诊急救设备投入不断加大,特别在世界大学生运会(深圳)前投入3000万完成对急诊一站式救治中心的改造;近几年不断为急诊开展新技术业务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如:移动CT、C型臂DSA光机、高档彩超、高端麻醉机、血透机、各种内镜设备(胸腔镜、腹腔镜、神经内镜、消化内镜、纤支镜等);下一步计划将重新改建急诊,业务面积增扩至近1万平米。新急诊配有高端信息化平台,大数据支撑,可以开展远程会诊医疗等项目。目前急诊发展势头良好,具备打造国内一流急诊急救中心的条件。
二
、
人员结构
1.科室现有医护人员180人,医师59人,护理人员121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2人,主治医师26人,住院医师18;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博士3人,硕士13人,本科32人。50岁以上6人,30岁-49岁85人,30岁以下人89人。
2.党支部情况:现有党员34人,现被列为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2人,十年来发展党员14人。
三
、
科研教学
近五年承担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课题1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53篇,SCI论文8篇,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参编专著5部。科室培养硕士研究生15人。科室每年举办省市级国家级学习班1-2次,每年参加国内外会议超过50人次。近三年派出科室骨干12人分别到美国哈佛大学、布朗大学、迈阿密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进修学习。急诊亚专业派出1-2名骨干到国内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呼研所、中国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北京大学一院、上海六院等进行进修学习。科室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暨南大学本科生教学基地并承担《急诊医学》理论授课任务。
四
、急诊五年发展规划
1、规模上:扩增急诊业务空间在8000平米之上,科室拟达到病床总数120张,扩大急诊抢救室≥500平米,增加急诊外科病区、内科病区、急诊ICU的床位数,增设急诊烧伤病区与空中救护平台;可以一时间完成救急救命的急诊抢救,包含白金十分钟的抢救复苏和黄金一小时的决定性治疗的开展;急诊外科手术在急诊平台独立或协同完成;打造国家级急诊外科示范基地。
2、医疗质量管理:构建高信息化大数据平台,精准把控医疗指标;学科带头人作为广东省急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更是以更高的标准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准。
3、人才队伍建设:急诊形成相应的亚专科救治团队:急诊外科(急诊颅脑组、急诊胸外组、急诊普外组、急诊骨科组、急诊烧伤组),急诊内科(急诊呼吸内科组、急诊消化内科组、急诊心血管内科组),急诊重症,急诊麻醉,急诊护理(形成与相应团队配合的急诊亚专业小组);特别在急性胸痛、脑卒中单元救治、创伤单元救治复杂重创方面凸显急诊优势。科室每年定期派骨干成员到国内外学习,鼓励科研深造,形成“一专多能的急诊专家团队”。
4、临床技术发展目标:临床急救技术达国内先进,鼓励急诊微创技术、脑卒中介入诊疗技术、一体化创伤单元救治技术以及机器人复苏技术的开展;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急诊急救理念,增加直升机停机坪、开展空中救护,能独立完成时间窗内的急诊急救项目,教学科研达到国内先进,承担更广泛的急诊教学任务;编写急诊教材。
5、目标及辐射影响:成为深圳这个千万级人口超大城市应急救助的中心基地,保障珠三角、港澳地区的应急医疗救助,成为本省急诊医学的标杆单位之一。
6、承担更广泛的对口帮扶交流,并形成常态的巡讲、交流、短期轮训、网络互动和远程会诊等帮扶模式。
五
、学科带头人简介
单爱军,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生导师;深圳市医师协会急诊分会会长、深圳市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急诊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远程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委员/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急性感染联盟理事、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心脑血管病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委员。《中华急诊医学杂志》通讯编委、审稿人,《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第七届编委会委员,《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杂志第一届编委会编委,《中国实用医刊》第五届编委;入选广东省医学高评委、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和卫生部专家组参加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评审。
2014~2016年新增学会任职:
广东省医学会应急(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2014-5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POCT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2014-6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15-9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委员2015-9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2016-5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急诊与灾难应急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016-1
完整介绍 >>
收起 >>
专家推荐
更多>>
徐建忠
医师
诊日:暂无
我要咨询
王丽
主治医师
诊日:暂无
我要咨询
深圳市人民医院官网
深圳市人民医院简介
保健体检中心简介
网络医院
网络医院简介
网络医院动态
慢病管理
慢病管理标准
健康智库
健康自测
健康资讯
健康视频
疾病查询
深圳市人民医院保健体检中心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113187号-1
网络医院电话:0755-82297791 (上午:8:30-11:30 下午:14:30-16:30